需求预测准确率低,计划协同差怎么办?
手机扫码阅读
企业管理中,各司其职,分工合作的本意是提高管理的专业度和工作效率,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,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的。
时间一长,个人的专业度和效率绝大部分是提升了,但是有些企业却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企业的利润没有增加,库存却增加了,交付率下降了。
就像前不久我们去咨询的一家企业,遇到的情况一样,这家医疗企业:
不缺技术:老板本身就是国外回来的技术专家,还带着一个同样优秀的技术团队。
不缺订单:他们的产品由于独特性,市场订单不断。
不缺人才:企业从成立起,老板就从各大优秀的大厂挖人,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有着闪光的背景。
结果,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缺的企业,打造出的不是一条顺畅的供应链,而是一条不断升级的抱怨链。
销售抱怨计划调度不给力;
计划抱怨销售预测不准,抱怨生产不能及时完成生产任务;
生产抱怨计划没有变化快,抱怨仓库缺料;
仓库抱怨采购物料不及时,货仓不够用...
销售抱怨计划,计划抱怨预测不准,生产抱怨仓库缺料,仓库抱怨采购不及时…
这就像足球场上的传球,但目的不是为了进球,却像是在无声的说着“丢球的责任不在我”。
破局断链,想要斩断这个抱怨链,总要先找一个口突破!不妨就从预测不准这里撕开一个口子看看。
刷新对预测的认知:管理预测不是目的,更不是追责
数据是否有效?
是否有良好的计划体系?
品类、销量、时间、地点是否一套科学的逻辑体系?
是否有系统的需求预测的工具和方法?
是否有可执行的销售运营计划(S&OP)?
……
预测有逻辑,行动有章法!
01 先判断能否预测
企业产品如果要分成两大类,可以按照一类是日常型产品,一类是创新型产品来分。根据分类不同,预测的动作也有所不同。
日常型产品生命周期长,需求稳定,企业可以从容的安排生产计划。对于这类产品持续改善、降低成本、提升质量、缩短交期就是重点。
就像一座城的治安维护人员一样,什么时候是案发高峰期,哪个片区又是高发低点,哪些人是惯犯,需要重点关注都是心中有数的。
创新型产品市场前景不确定,客户需求差异明显,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进行设计调整、技术优化、模具开发、产线调整等等。
而客户的需求又很难提前给到,所以这类需求就很难预测。对于这类产品重点不在预测,而在于提升各部门的协同速度,以及供应链的敏捷性。
就像消防队员一样,在接到火警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火灾现场,完成消防救火。
先定好预测的能与不能,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,能预测的产品提前排好计划,不能预测的产品制定好计划调整方案,有慢有快,有松有紧,才不会一直处于救活状态!
02 再制定预测不准应对方案
预测不准是必然,根据需求波动和急单,有一套成熟调整方案是关键。
-
常备安全库存
-
产品线每个月共同Review安全库存设置调整
-
货源相对充足,基本可以满足正常订单及一定量的急单要货需求。
-
日常引导和建议市场端配置选择尽量选 A/B 类(即备货充足的产品)
-
遇到大单急单有预警机制:供应链管理部及对应产品事业部会向市场一线发出预警
-
指定优先补货原则:优先满足项目报备及时准确率较高的销售部门和人员对应的项目
03 滚动预测紧跟变化
预测不能全信,但仍要找提高预测准确度方法。
通常短期预测比长期预测要准,也就是说,月预测比季预测要准,周预测比月预测要准;综合预测往往比分解预测更准。所以企业要做好综合预测与短期预测。
针对不同时段的预测还会配合滚动预测一起,滚动预测是动态调整计划的一种方式。让计划从死水变成活水,根据业务变化,客户需求,数量和时间的调整等等对计划进行调整。
有的企业采用1+4的滚动模式,即每周调整未来一个月的计划,一方面紧跟需求,另一方面排查之前计划中制定的不合理的地方。
滚动预测不易太频繁,也不能时间间隔过长。
太频繁会流于形式,增加工作量以及企业运营成本呢;间隔太长又失去了滚动的意义。
所以可以先设定一个滚动周期,然后进行试运行,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调整和优化,整理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预测滚动模式。
预测只是做好计划协同的一个环节,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协同,提升效率,不仅需要利用碎片时间学习,还需要进行整块时间的系统学习。
本文内容转载来源于姜宏锋决胜供应链,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司进行删除,联系方式:官网右侧栏在线客服。